打“伞”除“霸”,护航项目建设与民生福祉
发布时间:2025-03-30 14:43:21 人气:62
黑恶势力为祸,“保护伞”助虐,不仅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更侵蚀党的执政根基。《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 年)》明确要求,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加大对“村霸”“街霸”“矿霸”等黑恶势力的整治力度。在此大背景下,焦作示范区施工通道被堵事件的处理,成为打“伞”除“霸”、厚植为民底色的典型范例。
一、施工受阻:矛盾凸显
2024 年10 月,焦作市工贸学院与河南汉师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启动“焦作汉师国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并于同年10 月15 日在示范区发改委完成立项备案,依法取得施工资质。但在2025 年3 月26 日11 时许,抄平陵村部分人员驾驶无牌照洒水车,采用机动车堵路、设置路障等方式,堵塞韩愈路南段施工通道,阻碍运输车辆通行。期间,涉事人员既未出示任何合法施工依据,又拒绝与施工方协商。事发后,委托方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并拨打报警电话。直至北京尊诚律师事务所受委托发出律师函,道路仍被非法占用,项目建设陷入停滞。
二、剖析危害:洞察深层风险
施工通道被堵,犹如一颗毒瘤,带来多方面的严重危害。从项目本身来看,“焦作汉师国防教育基地”承载着推动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项目受阻导致工期延误、建设成本大幅增加,直接影响国防教育资源的有效落地。从市场环境而言,这种堵路行为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当地营商环境,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阻碍区域经济发展。更为严峻的是,施工受阻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利益输送、权力滥用等违法违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更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三、凝聚监督合力:全面深入调查
(一)纪检监察机关主动作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第一时间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全面指导和督促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首责。当地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行动,将此次施工受阻事件与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治理群众身边“微腐败”紧密结合。紧盯村(社区)“两委”和乡(镇)干部,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展开重点排查,加强与公安、住建等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会商沟通,拓宽线索收集渠道,深入剖析堵路事件背后是否存在黑恶势力及“保护伞”。
(二)强化部门协同联动
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密切协同联动,对过往查处的涉黑涉恶案件进行复盘回溯,针对可能存在的“有黑无伞”情况进行扩线深查。借鉴重庆“打财断血”与“打伞破网”同步推进的成功经验,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同时,对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督促其主动作为,优化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构建联合调查机制
纪检监察机关牵头,与公安、住建等职能部门共同构建联合调查机制,对施工堵路事件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深挖背后是否存在黑恶势力干扰、个别公职人员失职渎职或利益勾连等问题,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四、健全长效监督机制:标本兼治
(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建立详细的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实行逐一销号管理,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二)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推动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的服务保障机制,加强信息公开,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线索,为监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常态化监督制约
借助反有组织犯罪法实施的契机,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的联动沟通、协作配合机制,在深挖问题线索、信息共享与协同办案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加强常态化监督制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督促相关行业职能部门动态完善权力运行监管机制,防止公权力被黑恶势力利用。
目前,焦作示范区施工堵路事件的调查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将持续发挥监督作用,确保调查工作公正、高效推进,保障“焦作汉师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早日恢复正常,为营造风清气正的项目建设环境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王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