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官网!

梁奇——中国文学艺术界杰出贡献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5-07-15 14:21:14 人气:4

 
 
 

  梁奇

  字亦田,斋号小满园。供职于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篆隶委员会秘书长

  北兰亭“文心问墨”首届全国书法公益研学班成员

  2023·江苏十佳青年书法家

  书法入展: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作品展;

  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五书一印”六十家系列作品展--隶书十家(第一名);

  第二届江苏书法奖“提名奖”;

  雨山问道·江苏省书法院中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展(隶书篇并列第二名);

  江苏省第八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江左风流奖”(最高奖);

  第一届中韩议员公务员书法篆刻展“萧劳奖”(最高奖);首届扬州书法双年展“优秀奖”(最高奖)等。

 
 

  楮墨内外见性情

  ——也谈梁奇书法及其他

  邱振华/文

  “邱老师,有空来喝茶。”到了周末,我往往会接到梁奇的微信。梁奇为人特立独行,于书法艺术沉浸其中,勤奋而狷介,每有郁郁之怀,他就会找我喝茶。

  我会回复道,“好的,亦田兄!”我很在意梁奇对我称谓的改变,之前他称呼我“邱主任”。在所有的私人的空间里,我很不习惯职务的称谓,年过半百,依然不适应。虽然我与梁奇没有任何的师生交谊,虽然梁奇在人前身后对待同道中人恭敬有加皆称呼“老师”,虽然“老师”在现今成了各行各业的无关乎传道受业解惑的泛指,但是我依旧有点享用这个称呼改变、交谊走近的过程。与梁奇斗茶时,他爽直、果敢,往往在人情是非中不经意间亦会有中伤,到底是个北方人。然而,改天,他依然故我,他会对我说到,“这一点,我与你很像。” 这也许是我在不经意当中与梁奇走近的原因。

  16 年前,梁奇来到了扬州,是什么吸引了他?我没有问过。我本江南人,30 年前负笈来扬后,便留在了扬州。在书画领域,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扬州都是值得关注的地方,颇多名手,声誉素孚,康乾时期,扬州为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富商大贾,四方云集。这个好地方,曩哲风流,朋游往返,饮盟、花社、谈艺、填词,不一而足,扬州因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士,其中不乏书画家。经济的繁荣滋养了书画,书画亦成就了扬州的历史文化地位。《扬州画舫录》记载的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半数以上为外地名家,从空谷足音的石涛到笑傲江湖的扬州八怪,以至晚清民国,颇多圣手。这是我坚定地在扬州驻足的原因。我想,这个经历,我与梁奇庶几相似!

  我与梁奇谈到过这个历史现象。历史的荣光的成就了扬州的杰出地位,但是现在的扬州又背负起了这段厚重的历史,辉煌演绎成了余晖,鼎盛之后是落寞。梁奇却却相反,他来到了扬州,又从扬州出发,遍访名师。一个外地的年轻的艺术家,面对本土厚重的积淀造成的现实冲击,他并没有锱铢必较,而是毅然果敢地走出扬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其结果是梁奇在扬州书坛皎皎然而引人瞩目,成了青年才俊,屡次在全国展事中入展、获奖,最近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入选了全国第十二次书展。我觉得,梁奇给了我们启发,也被贴上了标签,成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能不能使当下萎靡之风为之一振?在展厅、赛事等现代艺术环境的冲击下,传统的艺术语境、表现方式都发生了重要改变,是故步自封?抑或借古开今?崇尚传统,重视传承,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扬州艺术圈在短期内不适应,这是可以想象的,但是,这种冲击已经有了近半个世纪,这大概又是另外一种现象了。屡屡获奖、入展后的梁奇一付依然故我的样子,依旧特立独行,依旧着眼于更加宽广的艺术天空,“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我想,以上两个方面都是值得扬州书法人去思考和反观的。唐人刘知几云:“至性如此,猖狂生态,正复跃见楮墨间。” 这里,我还是要说说梁奇的书法。

  梁奇精研三代秦汉文字,从篆籀到汉碑多有继承,同时又把眼光投向了更为久远的甲骨文,真行草隶中都参于篆意,沉郁厚重,气象苍茫雄浑,在结构的疏密收放和参差错落中,增强了书法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古文字的滋养,使得他的作品饱满厚实,起止圆润,彰显了金石铸就的写意性,这种逸情的自然流露,显然是古代碑刻艺术的自然回音。

  更加难能的是,梁奇能突破尊古、摹古的樊笼,果敢自如,从容不迫,时而浓笔涨墨,时而枯笔飞白,起落随境任势,戛然而止,道法自然,不做雕饰,极富艺术的创造力,圆浑中不失润丽和柔美,静穆中蕴含生动和情趣。自由、随性,让人读出了每个字的表情,顾盼生情,直击人心。

  依赖于书法线条表现出的节奏感、立体感、力量感,梁奇把每个字的结体,拓展到整体空间布局的揖让、呼应、排叠、避就、穿插等诸要素的表现,将书者内心的情感展现无遗。有了细节的微观处理,有了整体布局的从容大方,他的作品,无论是丈二巨制,还是尺牍小品,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不事雕饰,无所附丽;天真烂漫,率性而行,这是梁奇的作品,也是梁奇的性格。

  前贤问道、厚土润泽;与古为徒,借古开今,我说了梁奇,也说了其他。

  (邱振华,字穆如,扬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市文史馆馆长,曾任《扬州史志》副主编。主持或参与《民国扬州风情》《民国扬州旧事》《扬州印记》《扬州对外交往》《扬州读本》《何园志》《明清以来档案精品选(扬州卷)》等及多辑“扬州文史资料”编撰工作,兼擅书法。)